电极导线相关论文
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可以明显缓解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状,提高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逆转心肌重构,降低心力衰竭住院率和病死率,疗效显著......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和起搏器,植入导线通常都是经上腔静脉途径。如导线无法到达上腔静脉,选择开胸途径植入心外膜电极是一种选......
患者男性,86岁,因“劳累后胸闷、气短8年”人院。患者于8年前曾诊断为广泛前壁心肌梗死,之后反复活动后胸闷、气短,多次就诊于当地医院......
我院自1981年5月至2004年7月,共有159例病人接受了起搏器和/或电极导线更换手术,累计达196例次.现将更换原因报告如下.......
目的观察双心室同步房室顺序起搏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对扩张性或缺血性心肌病出现顽固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同时伴有恶性室性心......
文献报道的心外膜起搏主要用于先天性心血管及手术后异常及右侧房室瓣置换术后的患者,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起搏阈值的慢性升高。本文报......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是老年人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
我院自1993年至2002年行心脏介入性诊疗术6283例,共发生8例心脏压塞病例,总发生率为0.13%,其中4例与冠心病介入性治疗有关,3例与心律失常......
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心脏穿孔引起心包积血尽管少见,但因其能引起心脏压塞,后者已成为介入手术中一种危险的并发症,需引起足够重视......
目的 观察三腔双心室同步起搏治疗扩张性心肌病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远期临床疗效,探讨双心室收缩的电同步与机械同步的关系及可能的......
患者女性,63岁。主因“间断性胸闷20年,加重6个月”入院。既往心电图提示陈旧心肌梗死,持续心房颤动(房颤),先后服用地高辛、胺碘酮等药......
起搏器植入术后远期囊袋破溃,不仅给病人带来痛苦,也给医生的治疗造成困难,因此,及时正确的处理及预防非常重要。......
心脏再同步治疗(CRT)自20世纪90年代应用于临床以来,其疗效不断被临床研究所证实,已成为药物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现将......
全球每年突发性心脏骤停的人数为300万,平均生还率<1%.美国每年约有70万患者死于心脏病,其中46万是心脏性猝死.在心脏性猝死中,单形......
心脏再同步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fion therapy,CRT)以其良好的疗效逐渐成为慢性心力衰竭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第一代的CRT同时......
近年来心脏再同步治疗(CRT)逐渐被证明为一种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合并室内传导障碍患者的有效方法。但目前大多数CRT研究中入选患者为......
右室心尖部起搏是目前最常用的永久起搏方式,但非生理性起搏方式.右室间隔部起搏可以实现近希氏束起搏,从而获得接近生理状态的心......
起搏器及电极导线的工程学和植入技术近年来取得了巨大的进展。目前,临床上经腋静脉植入电极导线是新的路径选择,通过分析经腋静脉路......
目的 比较中美两个医学中心老年患者安置永久性心脏双腔起搏器的资料.方法 对两个医学中心的两组老年起搏器安置手术病例进行分析,......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永久心脏起搏,由于小儿自身存在的一些特殊问题,如血管细小,身体发育不良,心腔位置畸形等,常规的成人起搏技术是否能成......
心脏性猝死(SCD)是因心脏性原因在急性症状发生后1 h内出现的意识丧失与死亡,是"自然的"、"骤然发生的"、"快速的"和"不能预期的".......
目的总结我院34例婴儿及儿童经心内膜方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经验,探讨相关的方法学、参数设置及评价疗效。方法患儿34例,其中男性22例......
目的:冠状静脉窦是心脏静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心脏各部分血液汇集至此,最终汇入右心房。冠状静脉系统的主要分支包括心大静脉、......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永存左上腔静脉植入起搏电极导线患者的临床资料,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入选了2009~2019年在中国医学科......
目的本文通过组织多普勒技术分别评价右心室流出道(right ventrieular outflow tract,RVOT)起搏和右心室心尖部(right ventricul arape......
1植入式体内除颤器(ICD)的结构ICD系统主要包括2个基本部分:脉冲发生器和识别心律失常、释放电能的电极导线系统。脉冲发生器的能......
起搏器植入术后,在半年以内植入起搏器侧的前臂不宜大幅度活动(一般活动没有问题),可在小范围内活动,以防止血栓的形成,尤其是老年......
右心室流出道接近房室水平,此处起搏可使心室激动顺序接近生理,能获得较好的血流动力学效果。但这种起搏方式需要借助主动固定电极......
目的总结根据体表定位标志结合X线透视经腋静脉穿刺植入起搏器电极导线在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中应用的体会。方法对18例患者......
期刊
介绍一例心房电极导线脱位于三尖瓣环,间歇性起搏心室,导致心室通道在交叉感知窗内感知到自身心电活动,从而启动心室安全起搏工作......
目的 研究头静脉联合腋静脉途径在植入电极导线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70例植入心脏起搏器患者,先采用常规的头静脉切开法,如果头静脉......
目的总结心律植入装置感染后发热的临床特点.方法2017年3月至2017年9月,76例心律植入装置感染患者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电极拔除及......
本文探索了自制起搏电极在心脏电生理研究中的应用,通过选择适当的材料,分为三部分制作电极:极片部分、起搏器接口部分、焊封与绝......
骶神经刺激(sacral nerve stimulation,SNS)属于神经电刺激术,通过电刺激器发出电脉冲经由穿刺入骶后孔的电极导线刺激骶神经而达......
世界第一例植入式心脏起搏器于1958年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Karolinska医院植入,从此开创了心脏病领域起搏器治疗的新纪元。其后经过6......